目录
文艺评论
对《月亮与六便士》的欲望主题探析倪菲菲;1-4
认知诗学视域下的意象新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心理空间解读王博;5-8
乡土中国的凸显——《巴尔扎克与小裁缝》从文到影的嬗变林玲;9-10+20
普拉东诺夫小说《回归》中的儿童形象解读范松毓;11-13
苏轼的思想及文学作品浅论陈海娴;14-16+116
从女性主义角度再读《氓》高秀琴;17-20
他者伦理视域下儿童与成人的权力关系探究——以安德烈斯·巴尔瓦的《光明共和国》为例罗宁凡;雷霖;21-23+35
经典解读
《廿二史札记》之《元史》研究洪子维;24-27
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价值追求:人的幸福仪田;28-31
毛泽东《矛盾论》的理论要义和价值意蕴刘婷婷;32-35
文化纵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苏州大学紫卿书院为例蒋闰蕾;36-38+71
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翁守法;39-41
简论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与东亚外交之间的联系汪晨;42-45
基于淮安红色旅游背景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白银;吕金超;46-48+58
红色文化: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价值滋养陈倩;49-52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郭根荣;53-55
高校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张惠兰;56-58
语言文字
江声《尚书集注音疏》注疏内容初探万茹;59-62+86
评价理论视角下拜登就职演说的积极话语分析李曦;易来宾;63-65+141
视觉语法视角下新冠疫苗宣传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夏德梦;66-68+92
思政研究
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对党史学习的重要意义李英芬;69-71
论大学生思政课中手机媒体应用鞠鹏;张鸿冰;72-74+162
“互联网+”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崔华洁;乔雨华;75-77+106
红色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堂路径研究——以川陕革命根据地为例李麒;78-80
课程思政与精读教学的融合——以《综合维吾尔语二》课程为例古丽坎麦·阿不来提;张美涛;81-83+120
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史学习研究的重要意义姜希伦;84-86
社会主义现代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完成路径探析李晓艳;87-89+156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李红霞;90-9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新时代英雄精神略论兰玉;93-96
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研究于悦;97-99+153
社会透视
全媒体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应为、难为与可为王瑞丽;100-103
高职新生适应性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许婷婷;104-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革的动力问题研究述评王利娟;107-109
后扶贫时代教育参与相对贫困治理的实践路径张仲毅;110-113
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个性化模式构建甄程;114-116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蔡瑶;117-120
管理探索
中外文化差异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干预对策研究狄静;121-124
连云港高新区发展背景下“1+X”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刘莎;125-127
新时代背景下韩国语在空乘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徐澄鑫;128-130
新时代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路径思考——以Y小区为例朱臣臣;131-134
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团队建设及育人作用分析吕柏锋;王兰文;刘健余;135-137+145
深入推进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现路径研究王少宁;刘慧婷;138-141
基于实践的项目驱动式高职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构建高捷;赵方华;142-145
教学实践
社区教育视域下《德育谚语》课程开发李渭;李秋生;146-150
“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学习状况调研分析刁慧敏;151-153
新高考模式下高校人文素质课教法探析苏永青;154-156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模式改革刘小爱;157-159
新形势下实施中职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途径张蕊;160-162
人物剖析: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实践案例探讨黄奎;163-164+167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李蓉丽;165-167
谈高中校园戏剧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刘天露;168-169+172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曹黎明;170-172
征稿启事173